上海人发烧吃什么
如今想吃就吃的西瓜当年可是妥妥的奢侈品
吃西瓜难的问题在1980年代中期引入8424种子后得到了缓解,但发烧吃西瓜的习惯,却在许多上海人的生活中保留了下来。
在一篇写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陆谷孙先生的文章中,提到了这样一件事:一年冬天,一位并非他“嫡传弟子”的学生扁桃体发炎并发烧。当时,陆老师自己刚摔伤了脚,却一瘸一拐去宿舍看她,还带去了一个大西瓜。
没想到,几天发烧不退的学生吃了这奇妙的西瓜后就退烧了。
3、为了丰富这篇文章的条目,我们又搜罗到了两种古早的治愈系食物——蜂王浆和麦乳精。
作者羊郎在回忆弄堂往事时曾提到,小时候有一次发烧到39.8℃,高烧几天不退。
“ 在‘养病’期间我才知道食品中还有麦乳精、蜂王浆。麦乳精不仅可冲水喝,还可趁大人不注意直接舀一勺放在嘴里抿着吃,闷声不响地独享满口的香甜。”
麦乳精历史悠久上世纪30年代上海报纸上的麦乳精广告
还有支内职工在1978年写感谢信时也提到,留在上海的孩子在发烧生病时,幸得单位同事关心,他们把自己家中的麦乳精、鸡蛋带给孩子吃。
在1988年甲肝大流行席卷上海期间,蜂王浆、麦乳精也出了一把风头。
当时,由于各行各业都有人因甲肝病倒,市政府提出要采取紧急措施,保护发电厂、公交公司、煤气厂等行业的劳动力。
为此,各个单位火速采购了人参蜂王浆、强化麦乳精等等,发给职工,要求他们增加营养,增强抵抗力。
蜂王浆或许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但成分为可可粉、麦精、奶油、奶粉、炼乳、鸡蛋、葡萄糖、饴糖和砂糖等原料的麦乳精,对于发烧的治愈作用在哪里(问号脸)?
或许就是因为当年的稀缺吧,也难怪“调一调”能轻易地成为上海人都懂的哏。
来源: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作者: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