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砖家”不应为了流量误导消费者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近年来网络上“蹭热度”的各路“砖家”也开启了疯狂的“吸粉”模式。
“十大垃圾食品”让中国的罐头行业背了多年的黑锅,也制约了消费者对于罐头的消费;“糖让人皮肤衰老”“癌细胞最喜欢糖”的“海外新闻”实际上只是为了给“代糖产品”和“减糖产品”推广“背书”……诸如此类的网络不实消息,让不少行业、不少品牌陷入舆论危机,也为消费带来恐慌和不良引导。
谈及至此,笔者不禁想问问各位网络“砖家”,以不实消息去伤害一个品牌、一个行业,以此满足自身的虚荣心,获得短时间的流量关注,推销自己的产品,打压竞争对手。这么做,你们的良心真的不会痛吗?你们伤害的不仅是一个品牌、一个行业,更伤害了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
笔者认为,网络不实消息之所以会广泛流行,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流量效应,因为网络热点需要“制造热度”和“蹭热度”。纵观网络不实消息的主要话题,基本都是围绕百姓日常的生活消费与癌症之间的关系,也只有将每日离不开的茶米油盐和“死亡之神”进行“嫁接”,才会赢得广大网友的普遍关注、点赞和转发。
网络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成为“伪科普”文章泛滥的阵地。品牌、行业、消费者该如何面对网络不实消息,笔者有以下观点:
首先,相关企业和行业,在面对网络不实消息的时候应主动出击,积极回应。以往,很多企业与行业面对网络不实消息,为了避免扩大社会影响,普遍采取“隐忍”的态度,以“冷处理”的方式避免“正面冲突”,减少社会热点效应,以求快速淡化不良信息的影响。但是,广大消费者面对“一方大放厥词,一方一言不发”的局面,会加大辨别网络不实消息的难度,潜移默化地被“伪科普”所影响,进而对某一品牌或某一行业质疑,甚至是抵触情绪。
因此,在网络消息快速传播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与各大行业面对网络不实消息,选择“正面刚”就等于拥有了“主动权”。相关的企业与行业面对网络不实消息,应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正面回应,通过网络、报纸、广播、电视、公众号等传播途径积极举证,对于不实消息进行回应与驳斥。如果不实言论对企业与行业带来重大影响,应积极主动通过法律进行维权,深挖网络不实消息的源头与背景,重度打击不实消息的传播,对网络“砖家”的不实言论起到威慑作用。
第二,消费者面对网络不实消息一定要有冷静的判断。现在市面流行这样一个现象:“电视报纸的不信,就信网络流传的;正规医院的不听,非要听保健讲座的;有名有姓的专家不信,偏要把手机里的各路‘砖家’奉若神明。”
广大消费者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中国的食品业、酒业、奶业、调料业、家电业、洗涤业……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行业,都是在国家、行业、团体等多重执行标准约束下进行生产活动。没有哪一家企业、哪一个行业发展的目的是“毒害”消费者,我们所能购买到的市场上销售的产品,也都是具备相应的食品安全资质与生产许可的厂家生产的。
广大消费者要对国家生产的产品有信心,只要从正规渠道购买的食品、酒饮、调料、家电、化妆品等,都可以放心吃、放心喝、放心用。
第三,笔者希望更多业内的、专业的、负责任的专家和学者为本行业的科普推广工作积极发声,通过专业的科普知识让更多的普通消费者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最权威的实验检测报告、最直白的执行标准宣贯、最真实的生产工艺展示,为消费者消除疑虑,解答困惑,普及常识,通过自身的专业化知识与行业背景,打击网络“伪科普”泛滥,把一个现代的、安全的、有效的、卫生的、健康的产业,透明化地展现在广大消费者面前。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一个负责任的专家并不是只简单地告诉消费者什么不能用,什么不能吃,而是应该通过科学的、专业的、有效的建议和办法,帮助消费者正确认识现代的生产工艺,正确化解产品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隐患,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专家应该做的事。危言耸听只能博得一时关注,诚信、专业的专家和学者,才会赢得消费者更多的信赖与尊重。(左 鲤)
来源:消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