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杨院士:从鲜食到吃干榨尽 解决柑橘加工难题
△单杨与研究团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故事】
“通过科技创新,我国柑橘罐头、类黄酮的国际市场份额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分别占到了60%以上,果胶、香精油逐步实现进口替代,提升了我国食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说起这些年亲自推动的市场巨变,单杨非常自豪。
今年是单杨从事食品加工研究的第36个年头。作为果蔬贮藏加工与质量安全领域的食品工程专家,他带领团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产品市场垄断,用自有技术支撑企业产品走向欧美日等国际市场,实现从“OEM贴牌代加工”到“ODM自主设计”再到“OBM自有品牌”自主创新发展道路的华丽转身,实现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的根本转变,为我国食品品质在国际市场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1986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单杨参加了欧共体援助项目“发展湖南果蔬加工试验示范”的面试。原西德专家Peterson教授在一批学生中选中了他,单杨被派往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农业化学与食品技术研究所交流学习。
那时的西班牙食品加工业发达,是世界“柑橘罐头王国”。通过对比,单杨发现我国柑橘工业主要存在原料贮藏腐损率高、加工原料不能周年供应,缺少连续化、清洁化和标准化加工生产线,资源综合利用率低、高值化产品少等一系列问题,与欧美日等国差距很大。
“从此,我把柑橘加工作为今后科研工作的突破口。”单杨介绍,我国的柑橘品种一直以鲜食为导向,每年在3个月内集中上市,导致柑橘一定程度过剩、卖难。“这不是真正的过剩,而是结构性过剩。”
一回国,单杨就组建了食品加工团队。刚起步时只有7人,基础薄弱,资金紧张,每个人都身兼多岗。经过不懈努力,团队在柑橘加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必须及时转化应用才能推进产业提质增效,让更多老百姓受益,才算有价值。”单杨又瞄准了新目标。
2000年,湖南本土一家从事柑橘加工的中小企业负责人找到单杨,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愿望。双方一拍即合,很快谈妥,敲定了“产学研用”的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