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猪周期”起点寻找增长点?双汇发展问路“科技宰猪”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01日
双汇发展的“科技宰猪”
“我们位于河南漯河的工厂每小时宰杀650头生猪,正常情况下工厂一天能屠宰约1万头生猪。”双汇发展第一工业园相关工作人员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从生猪收购、生产加工到产品发货,全产业链条数据都是自动采集、自动上传、自动计算,产、供、销、运数据均实现了在线追溯和即时汇总分析。一头生猪从屠宰、排酸到分割上市,全程操作只需13个小时。
记者在河南省漯河市的双汇发展工业园中看到,从屠宰、排酸到分割,工厂中的每一只生猪都实现了数据自动跟踪、上传、计算。与此同时,屠宰分割车间变成了“机器人”车间,在自动致晕机、自动开胸机等“机器人”的帮助下,一头生猪被快速分割成200余种产品;肉制品加工车间内,滚揉制馅、灌装、高温杀菌、烘干、包装等生产工序实现“人机结合”,一个工厂一天的肉制成品产能已达到约200吨。据了解,目前,双汇发展已在河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山东、江苏等18个省(区、市)建设30家现代化屠宰和肉类加工基地。
在“科技宰猪”方面,双汇发展看到了红利。相关工作人员坦言:“节省人力是一方面,在生猪分割时,机器人的破损率不到2%,人工分割导致内脏破损等都是损失,在关键工序上使用机器人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经济效益。”